認知障礙症是甚麼 |
- 腦部功能逐漸衰退,是一種非正常腦部退化的疾病
- 患者的記憶,理解,語言,學習,計算和判斷能力,都會受影響;情緒、行為及感覺方面亦有惡化
|
症狀 |
- 早期:
- 對近期記憶力衰退
- 對時間及方向感覺混淆,不知道今天是何年、何月、何日,不清楚自己在何地,出了家門就找不到家
- 判斷力及思考能力減低
- 中期:
- 情緒不穩,容易動怒
- 日夜顛倒,四處遊蕩
- 晚期:
- 說話和理解能力遲鈍
- 無法認出家人
- 完全喪失自我照顧能力,如洗澡、吃飯
- 大小便失禁
- 日漸消瘦、吞嚥困難、走路不穩或甚至臥床不起
|
成因 |
- 阿爾茲海默氏症:
- 成因未明,可能由於機能退化或由遺傳引起
- 徵狀產生的速度是漸進式,所以早期的患者較難被察覺
- 血管性認知障礙症:
- 因多次輕微中風,令腦部受損而成
- 衰退的速度是梯級式
- 其他:
- 包括腦積水,腦部腫瘤,甲狀腺分泌失調,維他命B12不足,藥物反應,中毒及情緒抑鬱等
- 如能及早找出這些原因,並加以治療,患者的認知障礙症是可以痊癒的
|
處理方法 |
- 預防方面:
- 阿爾茲海默氏症是不能預防
- 血管性認知障礙症可透過健康生活模式,如保持均衡飲食,作適量運動,避免吸煙及酗酒,控制高血壓、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病
- 藥物治療:
- 可以有助於處理一些認知障礙症病徵,例如控制或減輕情緒低落,失眠、行為上於騷擾及精神和身體上的問
- 復康治療:
- 保持患者在日常生活上的獨立性
- 主要目標包括
- 加強患者剩餘的功能和技能
- 改善生活及調整家居環境,以減輕患者的功能障礙
- 注意患者整體生活模式
- 關注患者及照顧者的心理需要
- 透過治療活動如現實認知,家居改善,基本自我照顧及日常生活技能訓練及照顧者的教育課程,可以提高患者及照顧者的生活質素
|
日常生活基本護理 |
- 作息時間表:
- 計劃出作息時間表,令患者不會因記憶衰退而引致混淆,如定時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
- 個人衛生:
- 保持患者個人衛生和外表整潔是很重要,鼓勵患者自己做一些較簡單的梳洗及穿衣動作,在有需要才作協助
- 進食:
- 患者時常會忘記自己曾否進食及喝水,不懂得怎樣正確使用餐具及對某些食物產生特別厭惡或喜愛,
- 讓患者定時進食,提供患者喜歡的食物,鼓勵其自己進食
- 避免患者同一時間進食固體及流質食物,否則患者會傾向於把所有食物吞下而不加咀嚼,而引致窒息
- 在進食時,保持四周環境的寧靜,如將電視音量降低
- 如患者不能專心進食,可以讓其分多次進食
- 注意患者是否有咀嚼及吞嚥困難
- 如廁:
- 患者可能失去如廁的習慣,忘記如廁的需要或不知道洗手間的位置
- 照顧者可以定時帶其上洗手間
- 減少患者於晚飯後進食流質食物及喝水
- 利用提示如箭咀,符號或圖畫去幫助患者更易尋找洗手間的位置
- 沐浴:
- 患者可能會忘記沐浴的需要,或由於體能衰退而無法獨個兒進行沐浴,或會因為需要別人的協助而感到尷尬,故此拒絕洗澡
- 喚起患者對沐浴的興趣,如告訴他溫水浴很舒服,洗浴露清香的氣味
- 定時沐浴
- 給患者解釋沐浴的步驟,甚至作出部份示範
- 協助患者進行沐浴,另外在浴室加設扶手,防滑膠和浴椅,提高沐浴時的安全
|
行為上的護理 |
首先照顧者要保持心平氣和,冷靜地觀察及記錄患者所表現的行為,留意引致行為上出現問題的起因和後果,而加以處理
- 四處遊蕩:
患者可能會不自覺地在家中或家居附近遊蕩,照顧者應:
- 給患者配帶寫有自己姓名和電話號碼的名牌或手鐲,及在家中預備患者近照。當其迷路時,以上資料將有助警方找尋到患者。
- 讓患者多做有益的活動或運動來消耗多餘的體力,藉此減低遊蕩
- 在不熟悉的環境下,加倍留意其行為和適應能力
- 盡量避免經常搬家,及改變家居的擺設,因患者的適應能力比較差
- 適當的門戶管理設施,亦可減少患者遊蕩的機會
- 不時提醒患者其所在之處和時間
- 幻覺與妄想:
它令患者感到憂慮及恐慌,並以為真有其事,不為其他人信服,所以必須小心處理。照顧者應:
- 及早找出引致幻覺的成因,可以服食一些精神科藥物,控制及減少幻覺與妄想
-
切勿與患者爭拗,要明白患者之失去自控能力,舉例說:如果患者的妄想是以為「失去」的東西被人偷去,你可以幫助尋找,而不須爭辯物件被偷去
- 向患者解釋你理解他的感受,安慰患者,並引開他的注意力
- 不適當的性舉動:
包括在眾人面前脫去衣服,露體或狎玩性器官等,這些舉動可能與患者的「性需要」完全無關,可能患者覺得脫去衣服會覺得舒服些或者以為是在浴室,照顧者要:
- 注意和記錄這些舉動的次數和可能的原因
- 嘗試叫患者做別的事,引開他的注意力
- 瞭解患者是否因衣服太厚或感不舒服而脫衣服,或是因為患者有需要上洗手間
- 說服患者不應公眾場合狎玩性器官,但無需大聲責備
- 失禁:
部份患者會間中失禁,可能由於患者忘記上洗手間或趕不及到洗手間去;在脫衣服方面有困難;在晚間找不到路等,照顧者可以:
- 定時帶患者上洗手間
- 晚間適量減少飲流質食物
- 在床邊放一個便溺盆方便晚間使用;到洗手間的路途最好有照明燈
- 可以睡前帶患者如廁
- 注意患者的飲食,能吸取足夠纖維素,便可以減少便秘。運動除可以增強體力,亦能減少便秘
- 煩燥不安,情緒激動:
原因很多,例如患者覺得自己失去獨立能力,缺乏安全感,需要如廁,感到肚餓、過熱、過冷或疲倦時,都會變得不安,焦慮,或發脾氣,照顧者可以:
- 為患者簡化工序,培養固定的生活習慣,避免改變生活環境
- 找出及除去引致煩燥不安的事物
- 最重要避免與患者爭拗,理論。當患者情緒激動時,要盡量使他/她心情平伏
- 與患者溝通技巧:
如何與患者溝通是一個常見的難題,因患者無法明白他人的言語及不能用適當的語句表達自己;不斷重複某說話;不停說話,或整天不說話和不理會別人;經常在談話中轉換話題。照顧者可參考以下基本溝通方法:
- 避免訊息傳遞錯誤
- 說話時語調要平穩及緩慢:句子必須短而直接,每句只說一個要點,避免複雜
- 直接以人名作稱呼,不要用代名詞如他/她、這裏、那裏
- 因應患者的溝通能力與之溝通
- 不可要求過高,以免患者受到挫折而退縮
- 在溝通開始時要不時提醒患者你是誰和將會怎樣做
- 每次提出一個簡單問題,患者只需答「是」或「不是」便可以,並給患者足夠時間思考答案
- 如果要患者作抉擇,不要超過兩項目選擇
- 患者記不起問題時,可以重複,以作提示
- 最重要當患者不能即時作適當回答時必須保持耐性,鼓勵患者表達意見和感受
- 如果溝通過程受阻,壓力過大,就不要勉強,留待下次再試
- 善用及注意身體語言
-
身體語言在溝通中同樣重要,照顧者可以慢慢地走近患者,與患者面對面坐,不論說話及聆聽都要與患者有眼神的接觸,這樣會更令患者明白和可營造親切氣氛
- 說話時可加插身體語言,例如握著對方的手,可以幫助患者集中聆聽。但小心不要在同一時間傳遞過多訊息
- 儘量使用手勢及身體動作強調說話的內容,例如解釋物件時指著那件物件,令對方更易明
- 注意患者感受
- 留心對方的身體語言,包括音調和身體動作,患者的行為情緒比表面說話更重要
- 在聆聽的過程中,不時給予患者回應,如點頭
|
醒腦錦囊 |
醒腦錦囊 -
給「輕度認知障礙」患者及其照顧者 |
血壓是甚麼 |
- 血壓是指心臟收縮時把血液泵入血管所加諸血管壁的壓力
- 心臟收縮時的壓力叫做【收縮壓﹝上壓﹞】通常是120mmHg﹝毫米水銀柱﹞
- 心臟舒張時的壓力叫做【舒張壓﹝下壓﹞】通常是80mmHg﹝毫米水銀柱﹞
|
正常血壓並不穩定 |
- 隨著心情緊張、運動、身體不適、陌生環境、吸煙及酗酒,血壓便會上升
- 在休息及睡眠時血壓會降低
|
高血壓是甚麼 |
-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,在靜止休息狀態下,血壓持續高於140/90mmHg﹝毫米水銀柱﹞
- 偶然一兩次血壓升高,可能是其它因素引起,並不一定是高血壓,應請教醫生
|
症狀 |
大部份患者都是沒有病徵的,只是由醫生檢查後才會發現一般病徵:
|
成因 |
- 原發性,原因不明,可能與遺傳及肥胖有關
- 繼發性,有基本導因
例如:腎病、腎血管狹窄、內分泌系統疾病、糖尿病、腎上腺疾病;所以治療高血壓,必須找出病因,方可對症下藥
|
治療 |
藥物治療通常效果很理想,但病人必須充份合作,才可達到理想效果,例如:
- 定時服藥
- 長期服藥
- 定期檢查
|
護理 |
|
併發症 |
- 高血壓病人患上腦部中風的危險性較大,長期高血壓也會使心臟負荷增加,引致心臟發大
- 併發症:腦中風、眼底受損﹝視網膜受損﹞、心臟衰竭、冠心病、腎功能衰竭、血管硬化、血管阻塞
|
中風是甚麼 |
中風是腦血管疾病,由於腦血管爆裂或阻塞,令到腦組織不能得到充份的養料和氧氣;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因而壞死,影響身體機能。 |
症狀 |
因不同的腦血管供應血液給不同部份的腦細胞,所以會引致不同的徵狀。
|
成因 |
- 吸煙
- 年齡(年紀越大,中風機會越大)
- 高血壓
- 膽固醇過高
- 肥胖
- 缺少運動
- 腦血管腫瘤
- 血管壁過薄
- 糖尿病
- 風濕性心臟病
- 成因未明,可能由於機能退化或由遺傳引起
|
治療 |
|
護理 |
- 心理方面:
- 患者會情緒不穩定、易哭、易發脾氣、失去自我控制能力、過敏反應、自我隔離。
- 照顧者態度要忍耐、關心、諒解、不要責備、要聆聽及鼓勵患者表達感受。
- 安全方面:
- 環境:預防跌倒,需要時上床欄及圍軟墊,床降至最低;浴室安裝扶手及防滑墊,地面保持乾爽,充足光線,移去不要家具。
- 移動或替患者轉換體位時,要有足夠人手,給予頭部或肢體適當承托,確保癱肢沒有受壓。
- 感覺功能缺損的患者,使用冷、熱敷時要特別小心,不宜直接使用電暖墊或熱水袋,因容易有燙傷。
- 照顧方面:
- 照顧自我照顧能力不足者:
-
照顧者評估患者自助能力及肢體活動的情況後,如發現患者不能自行穿衣、扣鈕、沐浴、如廁及使用食具進食等,便應加以協助。
- 照顧者應儘量提供患者自助機會和訓練,只是有需要時才加以協助;切勿催促,如有進步則加以讚賞。
- 照顧癱瘓者:
- 擺放功能性位置及轉換體位,防止關節強硬、壓迫性潰瘍及聚積性肺炎,可使病人感覺舒適及提供視覺刺激的變化。
- 幫助患者保持個人衛生,如定期洗澡、口腔護理、足部衛生,雙腳每天清洗、抹乾,趾縫要乾爽,並定期修剪腳甲。
-
替患者選擇適當衣物和鞋穿著,衣服質料要柔軟,吸汗力佳,容易清洗,並方便更換尿片。選擇寬緊程度適中及生膠底的鞋穿著,以防滑倒,太寬的鞋容易摔倒太窄易擦傷足部。
- 為患者做被動性全關節運動、阻力運動、床上運動及學習轉身,以預防攣縮及關節強硬。
- 飲食方面
- 觀察和記錄吞嚥能力以及24小時出入量。
- 注意均衡飲食,多吃高纖維食物,減少吃鹽、甜食、脂肪和膽固醇高的食物,更應戒煙、戒酒。
- 保持理想體重,不要過肥。
- 觀察及記錄
- 每日量度血壓及脈搏;注意面色、神志、頭痛、視力;尿量、尿味和尿顏色;皮膚情況。
|
常見的併發症及預防護理 |
- 壓瘡:
- 是一種因皮膚局部受到壓力所造成的皮膚組織損傷。
-
患者因久臥床上,不能自發性轉身,持續受壓力,就會出現壓瘡的先兆,例如皮膚表面呈紅,出現水泡或脫皮現象;壓瘡常見的部位在臀、腳踝,及肩膊,因長期和床褥接觸,受到壓力,皮膚便會潰爛,甚至發炎。
預防方法:
每兩小時替患者轉身,使他不會長期壓迫同一部位,及減少骨突處長期受壓,定時評估及注意患者的營養和身體水份情形。對高危病患者可使用減壓床墊、羊毛墊等減壓用品。
- 呼吸道感染:
- 患者長期臥床,肌肉活動能力會減弱,呼吸能力亦會減低,痰涎會很難咳出而引致聚積性肺炎。
- 如患者不能吞嚥,長期使用鼻胃管餵飼,餵飼後需將患者坐起 30 度以上,並保持坐姿 30-60
分鐘以防止因嘔吐流入氣管而引致吸入性肺炎。
預防方法:
應盡量讓患者坐起,加上物理治療訓練呼吸。
- 泌尿道感染:
患者因為神經系統的損害,不懂得排尿,尿液積在膀胱內容易引致發炎。
預防方法:
鼓勵患者多進開水及進行膀胱訓練,需要時按醫囑進行導尿術及插入導尿管,以便排空尿液。
|
柏金遜症是甚麼 |
柏金遜症是一種逐漸形成的疾病,主要是腦部的化學物質不平衡所致,由於腦部傳遞訊息至身體某部份時受阻,引致動作較正常緩慢。 |
症狀 |
- 手腳震顫:
- 初期只有一隻手或手臂輕微的震顫,但經過一段時間後,震顫可能擴散到兩隻手和兩隻腳。
- 震顫通常發生於患者靜止時,或身心處於壓力時。
- 身體活動時震顫情況會減少,而睡眠時便會消失。
- 肌肉僵硬:
- 這是早期的另一現象,患者會發現很難從椅子上起身或坐下來,連簡單的動作,如:扣衣服的鈕扣也會感到困難。
- 運動遲緩:
-
當肌肉僵硬時,開始運動時,會顯得遲緩與困難。例如﹕開始起步時變得困難,需要用較多的力量﹔有時候,患者會發現停步後再走也感到非常困難。
- 嚴重的患者,走路步伐小、急促、拖著腳走,身體前傾稱為急促步式。
|
成因 |
- 藥物引致(例如:止暈藥)
- 金屬中毒,例如:鉛或鎂
- 腫瘤
- 大腦血管疾病
- 過濾性腦炎
- 中樞神經系統病變
- 原因不明
|
治療 |
- 除去引發的原因:
- 藥物治療:
如 Madopar, Sinemet 等,患者需遵醫囑長期服藥,不可隨意加減藥量,注意藥物的副作用。例如:
- 噁心、嘔吐、食慾減退
- 小便棕褐色
- 不自主動作增加
- 體位性血壓低
- 言語困難
- 康復治療
|
柏金遜症患者的問題/困難 |
- 便秘:因肌肉無力,唾液及消化道之分泌少,缺乏運動,攝入水份不足,體位移動困難等。
- 體重下降:因進食速度慢,精神紊亂,情緒低落,唇乾,咀嚼困難而致營養不良。
- 骨折危險:生於骨骼的鈣質排出量多,而且,攝取量又不足,令骨質疏鬆,加上步伐不穩,容易跌倒,造成嚴重骨折。
|
護理 |
-
因病狀表現,使一般人不容易了解柏金遜症病人,其實,患者木無表情的臉孔背後是藏著非常清醒的頭腦,他除了渴望與人溝通以外,還需要愛和關心。由於以上種種因素,病人容易患上抑鬱症,所以基本的護理原則是:
- 目標:
- 康復運動:
- 預防肌肉痙攣,增加身體及關節的柔軟性,保持正確姿勢,防止四肢及身體畸形。
- 自我照顧訓練:
- 指導病人穿合適衣服,用拉鍊或魔術貼代替鈕扣
- 照顧他們在進膳時所遇到的困難,提供輔助器具
- 設置自助用具來適應日常生活的需要
- 可移動的坐廁/近廁所之床位。
- 長柄的梳子及刷。
- 硬的床有助容易轉側。
- 高背坐椅,有彈簧協助病者較容易站起來。
- 扶手的設置。
- 斜路代替樓梯。
- 按摩及熱療:
- 注意家居安全,預防跌倒:
- 環境方面:
- 地面要保持清潔乾爽
- 充足的光線,適當的照明,特別是晚上需要照明燈
- 床舖間有足夠之空間,放置助行器
- 床舖的高度要適中,床腳輪宜關上腳掣
- 床邊宜放置固定的坐椅
- 院舍牆壁,走廊通道及浴室要安裝固定的扶手
- 廁所浴室可使用門簾,較方便老人出入
- 廁所及浴室門口要有足夠之寬度,可讓助行器通過
- 浴缸要放置或貼上防滑墊
- 浴室內宜設有叫人鈴,方便患者求助
- 患者方面:
- 對不寧靜之患者宜於床沿裝上床欄
- 穿著大小合宜之鞋襪
- 衣物不宜過長,褲頭用橡筋帶束上
- 步履不穩之患者要有人陪同方可步行
- 有體位性血壓低患者不宜過速轉換體位或行動過速
- 視力不良者,要配戴適合的眼鏡
- 治療病因:根據其過往病歷,加上臨床的檢驗作出正確的診斷及治療
- 步行運動訓練
- 由物理治療師指導正確之步行方法。
- 心理支持及鼓勵:
- 患者會害怕活動和自己容易發生思想混亂,抑鬱、喪失信心、因此要給予解釋,安慰,鼓勵及支持,使患者能夠早日活動。
|
腎衰竭是甚麼 |
- 腎衰竭是因失去腎功能而引致血液尿毒及、廢物積聚過多的一種病症,所以又稱為「尿毒病」。
-
腎衰竭有急性和慢性之分,急性腎衰竭患者的腎功能會在受到病因影響下突然失去,但一般會在數星期內恢復。但若急性腎衰竭處理不當時,亦可能會變成慢性腎衰竭。慢性腎衰竭患者的腎臟由於長期受到損壞,以致腎功能不能回復正常。
|
症狀 |
- 足踝水腫
- 持續性面部水腫,特別在早晨有眼臉水腫。
- 小便有血,尿頻,夜尿,小便量有減少。
- 當腎病變嚴重時,病人會變得軟弱、貧血、小便可能少、食慾不振、噁心及嘔吐等。
- 容易出血,如牙齦出血、流鼻血及腸道出血等。
- 血壓偏高、心跳加速。
- 蛋白尿
- 皮膚呈棕黃色
- 乾燥痕癢
- 面色蒼白
- 疲乏無力
- 呼吸困難
- 神智不清
- 抽搐
- 甚至昏迷
|
成因 |
- 腎前性:因流血過多、脫水或心臟衰竭引致腎臟灌流不足。
- 腎性:
- 因破壞腎臟的藥物例如個別止痛藥或抗生素與及菌體毒素,引致腎臟壞死。
- 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及高血壓
- 尿道炎
- 先天性腎病例如多囊腎
- 腎後性:腎結石或先天性尿道收窄引致尿道阻塞。
|
預防 |
- 注意飲食:
- 勿亂服藥物:
- 注意個人衛生:
- 預防病患:
- 長期病患者例如高血壓與糖尿病人,應遵照醫生吩咐,控制病情,以免損害腎臟。
-
腎結石或尿道收窄患者,應及早醫治,以免造成長期尿道阻塞。若發現有尿道毛病的徵狀,例如小便赤痛、血尿、泡沫小便、尿頻、夜尿、水腫等,便應及早診治。
|
治療 |
慢性腎衰竭的治療,只能減慢腎衰竭的速度及替代腎臟功能,並不能使腎臟復康,方法包括:
- 食物控制,避免令腎臟負荷加重;如低蛋白、低鹽份的飲食
- 藥物治療;如利尿劑及降血壓藥
- 透析治療,當腎臟只餘下5-10%功能時,便要考慮透析治療,其作用主要替代部份腎臟排污的功能。
- 腹膜透析
腹膜是腹腔內的一層薄膜,它可發揮過濾的作用。首先把透析液放入腹腔,廢物會經過滲透而收集於透析液中,帶有廢物的液體會被引流出腹外,然後又再補充新鮮的透析液使滲透程序重複進行。
- 血液透析
利用導管從身體抽出血液,引流至人工腎臟(透析器),在人工腎內進行透析過濾,最後已淨化的血液從另一導管回流進身體內。
- 腎臟移植手術
- 剛死亡的人及近親可以捐出腎臟,醫生透過外科手術,把那腎臟植入病人體內,代替已壞死的腎臟,維持身體機能正常。
- 不過,本港可供移植的腎臟不多,平均有一千人輪候換腎,但每年只有七十至八十名腎病病人,幸運得到合適的腎臟。
|
護理 |
- 每日量度體重及血壓
- 依醫囑控制飲水量
- 進食高蛋白質食物、低鉀、低鹽份食物,及少吃肉類
- 定時漱口
- 定時食藥,抽血檢查及覆診
- 保持足夠休息
- 如有腹膜透析導管,要小心護理,以防感染細菌以致發炎或鬆脫折斷。
|
流行性感冒是甚麼 |
流行性感冒 (Influenza 簡稱:流感)
是一種由病毒引致的疾病,傳染性極高。流感由不同類型的病毒引起,已知的流感有三種類型:甲型、乙型及丙型,其中以甲型較為常見。在香港最常見的是兩種甲型流感是
H1N1 及 H3N2。流感會不時變種 (基因改變)
而衍生新品種,導致流感廣泛傳播,因此當局須定期重新研製流感疫苗。在香港,流感肆虐而病例最多的月份是一至三月和七、八月。 |
症狀 |
流感是呼吸道的急性疾病,症狀包括發燒、頭痛、肌肉疼痛、流鼻水、咳嗽及喉嚨痛,通常病情較輕微。 其他病徵包括:鼻塞、疲倦、腹瀉及嘔吐。 |
傳播途徑 |
流感主要在人多擠迫的密閉環境中經空氣或飛沫傳播,亦可透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而傳播。 |
潛伏期 |
一般經過一至三天的潛伏期後,病徵便會出現。 |
治療 |
- 大部份人都能在2至7日內自行痊癒。
- 退燒藥及咳藥水均有助紓緩症狀。
- 除非患者已出現細菌性感染併發症,否則無需服用抗生素。
- 患者亦應注意個人衛生,防止病毒散播。
- 如患者抵抗力較弱或出現病情惡化的徵象,例如持續發燒或氣促,應盡早求診。
- 抗病毒劑如金剛胺能有效對付甲型流感,但必須小心使用,因金剛胺可引起嚴重副作用,如胃口欠佳、嘔吐、失眠、頭暈及幻覺等。
|
預防方法 |
-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。
- 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。
- 保持雙手清潔,並用正確方法洗手。
- 雙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後 (如打噴嚏後) 應立即洗手。
-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蓋口鼻,並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。
- 增強抵抗力有助預防感染流感。均衡飲食、適量運動、充足休息,避免過度緊張和避免吸煙,都是增強抵抗力的方法。
- 在流感高峰期,最好避免前往人多擠迫、空氣流通情況欠佳的公眾地方。
- 流感疫苗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,按照每年社會上流行的流感類型而製備的。
|
併發症 |
通常發生在抵抗力較弱者,可導致支氣管炎,肺炎等嚴重併發症。 |
護理 |
- 多飲水,進食有營養和容易消化的食物;
-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。
- 保持空氣流通,並用正確方法洗手。
-
注意衛生:打噴嚏或處理噴沬後,需以肥皂清洗雙手,不要隨地吐痰;咳嗽或打噴嚏時需要用紙巾掩蓋口鼻,以防止病毒散播,應將痰涎或鼻涕用紙巾包好;然後沖走或棄置於垃圾桶內。
|
更多參考資料 |
|
疥瘡是甚麼 |
俗稱癩,是由疥蟲引起的皮膚傳染病,無論任何年齡都有機會患上。但由於長者的免疫能力較低,因此會較容易感染。醫院、長期院舍、安老院舍亦偶有疥瘡爆發的記錄。 |
成因 |
主要是與患者有身體緊密接觸而傳染。由於疥蟲及卵都會沾在衣物及床鋪上,所以接觸患者的衣物或被褥均有機會被傳染。 |
疥蟲 |
疥蟲非常細小,肉眼看不見。雌疥蟲會用一對前腿和咀鑽進皮膚的表皮層,挖掘出隧道,在其中產卵繁殖,蟲卵會在三、四天孵化成幼蟲,再過十天,便能繁殖下一代。 |
症狀 |
- 患處極之痕癢,尤其是晚上就寢後或熱水浴後,患者更感奇癢難耐。
- 疥瘡多分佈在手指間、手腕、 手 肘 、腋下、乳頭、下腹、陰部及臀部;而長者則較少出現面部及頭部的感染。
- 疥蟲侵入皮膚後,皮膚表面會出現小丘疹及少於1厘米之線形痕跡,這些就是疥蟲所掘出的皮下隧道。
- 如果患者對疥蟲產生敏感,皮膚可能出現小水泡。
|
潛伏期 |
從未患過疥瘡的人而言,潛伏期約為二至六星期。至於曾感染疥瘡的人,徵狀則會較早出現,通常在再度患上疥瘡後一至四日內病徵便會出現。 |
治療及護理 |
- 安老院舍的院友及員工的處理方法:
- 員工須密切留意院友及職員的身體狀況,如出現疥瘡的徵狀,應儘早求醫。如多位院友及職員同時被診斷患上疥瘡,
便應向衞生防護中心呈報。
- 在疥瘡爆發期間,與患者有較密切接觸的院友 (如同房) 及職員,也應塗用殺疥藥以作預防。
- 用 1 比 49 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家具及周圍環境。
- 負責清潔物品及接觸患者的員工,本身須穿戴手套及圍裙。工作完成後,須徹底清潔雙手及更換工作服。
- 衣物、床單及被鋪的處理方法:
- 患者的衣物、床單、被鋪、枕袋等須與其他家人或院友的分隔清洗。
- 患者的衣物、床單、被鋪、枕袋等須用熱水 (攝氏六十度或以上,時間不少於十分鐘) 來消滅疥蟲及其卵子。
- 難以清洗的衣物和被褥,如鞋、棉被等,可放入膠袋後封密,擱置最少十四日後,便能如常使用。
- 藥物治療:
- 疥瘡的藥物治療,包括外用殺疥藥(疥瘡乳劑)及止痕藥。
- 疥瘡乳劑 (Benzyl Benzoate) 之用法:
-
晚上沐浴後,抹乾全身,最好在他人協助下,用排筆將乳劑由頸部開始,塗遍全身(手指縫及腳趾縫均須塗上乳劑,頭部除外),然後穿回衣服。
- 次日早上,重覆塗乳劑一次,但無須沐浴,然後穿回衣服。
- 次日晚上,用熱水及肥皂沐浴後,換上清潔之衣服及被鋪。
- 在兩次塗抹乳劑中間的時間,不須更換衣服及床鋪。
- 乳劑只適宜用兩次,過多使用,會刺激皮膚引起不適。由於乳劑會被水份洗去,所以洗手後須重新塗乳劑於雙手。
-
治療起初的一至兩星期,病者可能間中有痕癢,這並不表示治療失效;但如果病徵持續多過兩星期或皮膚出現其他變化,應立即請教醫生。
|
預防方法 |
-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。
- 避免與他人共用衣服。
- 疥瘡患者的家庭成員、及與患者有親密接觸的人應接受檢查,以確定是否患上疥瘡;如確診患上疥瘡,須接受治療。
- 清潔物品及接觸患者時,須穿戴適當的個人保護裝備,如手套及保護衣等。
- 每次接觸疥瘡患者後須徹底清潔雙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