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Source of materials: Hong Kong East Cluster Community Services, related Government Department and Non-government organisations)
(資料來源: 港島東醫院聯網社區服務,相關政府部門及社福機構)

長者護理常識及技巧

長者護理常識及技巧

失禁護理

失禁是甚麼 可分大便或小便失禁。患者在不適宜的時間或地點,不能自主控制大小便的排放。
失禁成因
  • 小便失禁
    • 環境因素
    • 心理因素
    • 泌尿系統疾病
    • 大腦神經疾病
    • 盆底肌肉鬆弛
  • 大便失禁
    • 大便嵌塞,引致假性腹瀉
    • 腸道感染,引致嚴重腹瀉
    • 腸道疾病
    • 中央或周圍神經受損
對患者的影響
  • 自我形象降低
  • 皮膚破損
  • 增加尿道感染機會
  • 增加與他人的疏離
  • 增加經濟負擔
失禁護理
  • 改善廁所設備如:安裝扶手,足夠照明
  • 協助行動不便的長者如廁
  • 使用輔助器具如:便椅,防漏尿壼
  • 如需要可使用失禁用品如:網褲,吸濕墊
  • 預防便秘
  • 膀胱訓練
  • 骨盆底肌肉訓練
  • 保持皮膚乾爽清潔,避免形成壓瘡
  • 調節飲水習慣
如何選擇失禁用品
  • 尺碼適中
  • 吸濕力強
  • 乾爽舒適
  • 良好防漏效果
  • 方便使用

扶抱技巧

進行扶抱或轉移動作前應先作出評估和準備,以確保長者及照顧者的安全

評估項目
  • 環境(活動空間、光線、雜物阻礙通道)
  • 長者(長者體型是否比照顧者高大、長者身體狀況及清醒程度)
  • 照顧者(能力、是否可以獨力施行、需協助的人數、經驗及技術)
  • 轉移或扶抱的工作(轉移距離、位置、困難程度、整體風險)
  • 其他(衣著、輔助儀器)
事前準備

根據評估的資料作好準備,包括:

  • 與助手作溝通、配合
  • 若使用輔助器具、先檢查及放好位置
  • 向長者解釋過程及合作方法
  • 將坐椅或床的方位擺放好,盡量縮短轉移的距離
  • 鎖上床 / 椅的剎掣
  • 移走阻礙物,保持通道順通
施行時的安全守則
  • 扶抱時,要將長者靠近自己身體
  • 轉移時,照顧者身體要保持穩定,避免有滑動的危險
  • 保持正確姿勢,保持腰背畢直,盡量以下肢發力,以減腰背負荷
  • 避免扭腰或突然轉身
  • 若要轉身,應要整個人從腳部全身一起轉動
  • 移動目標盡量高度相同
  • 切忌用力拉著長者的手腳,以防止脫臼
扶抱小貼士
  • 過程中,要顧及長者和照顧者的安全
  • 尊重長者感受,在過程中給予足夠解釋
  • 中風長者癱瘓的腳會容易卡在腳踏下而不自知,照顧者應特別留意
  • 雙人扶抱要有共識及同步進行
  • 要量力而為

長者營養

飲食均衡

每天適量地進飲食以下四類食物

  • 五穀類 - 包括粉、米、麵、麵包、餅乾
  • 肉類及蛋白質類 - 宜選擇瘦肉,雞蛋每星期不超過三隻
  • 蔬菜瓜果類 - 各類蔬菜及水果
  • 奶類及鈣類 - 宜選擇低脂或脫脂奶品類,避免使用煉奶
飲食預防疾病
  • 肥胖 - 要注意均衡飲食和做適量運動
  • 高血壓 - 飲食以清淡為主,少吃鹽、豉油及太鹹的食物
  • 冠心病 - 避免進食高脂肪、高膽固醇食物
  • 癌症 - 應避免進食發霉及煙醃食物,多吃新鮮蔬果和多做運動
  • 便秘 - 進食足夠水份及纖維素
  • 骨質疏鬆症 - 多吃鈣質及維他命C和D豐富的食物
常見飲食問題及處理方法
  • 胃口不佳
    • 少吃多餐,並提供高營養小食以補充所需
  • 咀嚼因難
    • 可把食物切碎、攪爛、煮稔
    • 配戴合適的假牙
  • 吞嚥困難
    • 選擇適合長者的食物質地,例如糊狀食物
  • 消化力減弱
    • 少吃多餐,細嚼慢咽,避免煎炸和肥膩的食物
    • 進食後不宜立刻睡覺
  • 味覺減弱
    • 鼓勵咀嚼,保持口腔衛生
耆年健康飲食

一多三少:

  • 多吃纖維 - 高纖穀類、麥皮、蔬菜
  • 少吃納 - 鹽、味精、醃製食物、罐頭食品
  • 少吃糖 - 中西甜品、甜麵包 / 餅
  • 少吃脂肪、膽固醇 - 內臟、肥肉、蛋黃

長者餵飼及技巧

吞嚥困難徵狀
  • 長者申訴吞嚥困難
  • 持續地流口水
  • 食物滯留在口腔內
  • 說話時聲線常夾雜聲
  • 言語不清
  • 胃口不佳
  • 食物倒流到鼻或口腔
  • 吃力地吞嚥
  • 在吞嚥時或之後咳嗽
  • 進食時呼吸規律有明顯轉變
吞嚥困難所引起的問題
  • 吸入性肺炎
  • 營養不良
  • 缺水
  • 體重下降
  • 哽塞
  • 窒息
如何餵飼吞嚥困難長者
  • 長者如出現吞嚥困難徵狀,必須轉介言語治療師評估,然後遵從言語治療師指示如何進食,包括:
    • 進食的姿勢 - 挺直而坐,避免倒向一側,吞嚥時頭和頸項微向前傾
    • 可進食的食物類別
    • 適量地調較濃度
    • 用合適的餐具
  • 環境 - 維持寧靜的環境,減低騷擾,餵食時照顧者應坐在長者前面
  • 食物溫度適當,不可過熱
  • 餵飼時不可過急,咀嚼吞嚥後,檢查口腔沒有積聚食物,才餵另一口
  • 切勿同一時間進食及講話
  • 留意病人吞嚥時的反應和精神狀態
  • 進食後清潔口腔
  • 進食後維持坐姿30分鐘
安全進食小貼士
  • 留意進食時有否咳嗽或增加痰涎,如此情況持續,應立即停止進食
  • 發現吞嚥困難時應及早求醫

長者復康運動及助行器使用

復康運動是甚麼
  • 一個有計劃和有目標的積極的復康過程。
  • 透過評估以了解個別長者的健康狀況、體能及平衡能力上的限制,然後為長者設計一套既有效又安全的健康運動計劃。
  • 協助受傷或殘障人士重過正常生活。
  • 若未能完全回復病前的狀態,則幫助長者善用現存的身體機能、心智和社交潛能。
  • 是一個團隊的合作,包括長者、家人或照顧者及醫護專業人士。
  • 有系統地指導照顧者協助長者繼續康復。
長者運動時須注意事項
  • 注意天氣變化,大風、大雨或太冷、太熱、太潮濕時,應避免作戶外運動。在炎熱的日子,慎防中暑。
  • 注意安全,移除運動範圍的障礙物。
  • 運動前不宜過饑或過飽,應進食適量及較易消化的食物,待約 1 小時後才做運動。
  • 注意安全,有需要時,應以手扶穩欄杆或傢俬,以避免跌倒。
  • 留意是否有困難或身體不適,應立即停止運動。
  • 應穿合適的衣服及鞋。
  • 每日同一時間或時段,不要在飯後立刻進行。
  • 若有疑問,應請教醫生、護理人員或物理治療師。
助行器使用
  • 選擇適當的助行器,可給予長者真正幫助。
  • 協助長者恢復功能,令他們更自主和獨立。
  • 選錯不合適的助行器,不但浪費金錢,更可能對長者構成危險。
  • 保養助行器也很重要,除了使長者運用起來更得心應手外,亦可減少意外發生。
長者常用助行器
  • 拐杖
    • 適合平衡和體能稍差的人士使用。
    • 最靈活,但支持相繼最少。
  • 四腳拐杖
    • 底面積比拐杖大,所以較穩固。
  • 助行架
    • 底面積大,適合體弱平衡欠佳的長者使用。
    • 操縱較難,需要較多空間運作。
  • 輪椅
    • 種類繁多,有大小尺碼。除了考慮尺碼,也要考慮長者的舒適和特別需要。

預防長者摔跌

摔跌的主要原因
  • 內在因素
    • 視力衰退
    • 平衡力不足
    • 疾病,如貧血、血壓低、關節痛及退化、耳水不平衡
    • 下肢無力
    • 藥物影響 - 降血壓藥、抗敏感藥、鎮靜劑
  • 外在因素
    • 地面濕滑、不平
    • 光線不足
    • 不合適的鞋或衣履
    • 通道有障礙物
    • 缺乏扶手
    • 不當使用輔助用具
預防摔跌的安全守則
  • 長者方面
    • 配戴合適的眼鏡
    • 穿著尺碼適中及舒適的鞋
    • 褲服不宜過長,以兔絆倒
    • 室內亦應穿著防滑拖鞋
    • 避免只穿襪子走路
    • 正確地使用合適的助行器具
    • 藥物方面 - 留意藥物副作用
    • 適當及定時的運動以維持良好身體狀況
    • 若頭暈、疲倦或有不適,應立刻坐下休息
    • 減低在街外的危險
      • 盡量使用升降機,少用電梯
      • 使用交通工具時,應待車輛停定才上落
      • 出外時提高警覺,勿行太快
  • 家居方面
    • 光線要充足
    • 修理損毀的地板
    • 保持地面乾爽 - 包括浴室、廚房
    • 避免攀高取物
    • 在適當位置安裝扶手
    • 使用防滑地氈,不要用舊衫或舊布當作地氈
    • 雜物定期清理,保持通道暢道無阻
    • 床、床褥、椅子、坐廁和浴缸的高度要適中
    • 切勿坐在有轆或不穩的椅子

預防壓瘡

壓瘡是甚麼 壓瘡是由於皮膚組織受到壓力,引致血液循環不足,皮膚因缺乏養份供應而壞死。壓瘡亦可以稱為褥瘡、褥瘡性潰瘍、壓迫性潰瘍。
壓瘡的成因
  • 外在因素
    • 皮膚受壓、受摩擦 - 長期臥床或坐、被鋪過重、床褥太硬
    • 潮濕 - 大小便失禁、出汗
  • 內在因素
    • 營養不良 - 缺乏蛋白質,傷口癒合緩慢
    • 患有慢性病 - 如糖尿病、中風
    • 感知減弱 - 未能感覺受壓而自行轉換姿勢
    • 血液供應 - 心臟病、貧血等疾病會使血液達組織的數量或質量降低,增加壓瘡之形成。
    • 衰老退化 - 長者皮膚、神經、血管壁較脆弱
壓瘡的徵狀
  • 皮膚表面發紅變硬 - 皮膚表面破損,可延至深層
壓瘡的高危位置
  • 一般出現於骨凸處,如枕骨、脊骨、手肘、足跟、髖部、肩膀等。
壓瘡的預防
  • 轉換姿勢 - 定時轉換姿勢,協助不能自助者,每隔二小時轉換姿勢
  • 保持良好坐姿,需要時可使用防滑墊
  • 使用減壓用品保護受壓部位 - 如充氣床墊、腳套、坐墊
  • 保持皮膚乾爽 - 保持皮膚衛生,勤換尿片和濕的衣物床單
  • 減少磨擦 - 床鋪保持清潔、平滑、無碎屑,不可拖拉長者以致擦傷皮膚
  • 均衡飲食 - 攝取均衡營養,增加身體抵抗力
  • 及早防範 - 識別高危人士,嚴密觀察皮膚狀況,盡早採取適當行動。

足部護理

清潔方法
  • 每日用溫水清洗及抹乾足部,保持腳趾間清潔乾爽。
  • 腳汗多者可每日穿鞋前及洗腳後,用葯用火酒塗於趾縫,嚴重者,可用紗布將趾縫分隔。
  • 定時修剪趾甲,正確的方法是沿著趾甲形狀直剪,不可向趾甲兩旁角落剪下去,以免形成甲溝炎。跟著用指甲銼將甲邊和角位磨圓。如因身體不靈活或視力衰退者,應請視力正常的家人或護理員代勞,以免剪傷腳趾。
護膚方面
  • 冬天可塗潤膚膏滋潤足部皮膚,尤其腳跟和厚皮部位,切記勿塗腳趾縫。
  • 可按撫小腿或足部以加強血液循環。
  • 冬天時要小心使用熱水袋、電氈,以及勿太近暖爐,避免燙傷足部。
  • 經常檢查足部有否外傷,例如雞眼,水泡,胼胝,疣,陷甲等,若有上述情況應及早治理。
  • 足部如有損傷,可用溫和的消毒葯水清洗傷口,再用消毒紗布蓋好傷口。若有水泡,不可擠破,以免傷口受感染。若傷口有膿液或腫脹,應求醫診治。
  • 如因心臟病,靜脈曲張或中風所產生之腳部腫脹,可把腫腳提高,以幫助消腫。
  • 如患上香港腳及灰甲,應由醫生或足病診療師作出診治。
  • 勿用別人用過的毛巾或鞋襪,避免使用公共浴室,可減少感染或傳播香港腳的可能。
選襪方面
  • 冬天可穿羊毛襪,夏天可穿棉或線襪。
  • 穿合適的襪可以保暖。
  • 避免赤足,可減少刺傷的機會及避免弄污雙腳。
選鞋方面
  • 鞋子要有繩縛緊或用魔術貼扣緊,不應選購懶佬鞋,因容易鬆脫。
  • 鞋頭要圓,鞋頭離最長腳趾要有 1/4 吋空位。
  • 鞋面應選用柔軟的真皮或防水絹,鞋底要有厚的防滑膠。

約束技巧

身體約束是甚麼

是指使用一些人為的方法、用具、物料加諸一個人的身上,限制了他們身體的自由活動。

  • 常用約束物品包括︰
    • 安全背心
    • 座位安全帶
    • 軟布手套
    • 連桌面座椅
    • 防滑帶
    • 床欄
    • 有墊手腕約束帶
  • 藥物性約束:
    • 是指醫生處方之鎮靜劑、用以使病人寧靜。
約束適用情況
  • 有精神或認知障礙例如:昏亂、暴躁等。
  • 有行為問題而可能傷害他人或自己,如除去尿袋、導尿管、鼻飼或胃飼管、尿片或衣服。
  • 高度摔跌風險。
  • 在醫院內病人使用維持生命儀器,需暫時使用約束物品以提供治療,如靜脈導管。
約束帶來之不良後果
  • 身體方面
    • 形成壓瘡
    • 增加感染,如:肺炎
    • 便秘或腸臟梗塞
    • 身體功能衰退:如失禁、行動能力減退
    • 整體狀況轉壞
    • 因纏頸或胸部受壓而造成窒息
    • 皮膚創傷及潰瘍
    • 試圖鬆脫約束引致的摔跌創傷
    • 死亡
  • 心理方面
    • 精神壓力
    • 激動、攻擊性
    • 驚慌
    • 意志消沉
    • 退縮、無助
    • 減少自主及降低自尊
    • 抑鬱
    • 增加自殺機會
  • 法律方面
    • 普通法律原則及概念
      1. 禁錮
        • 無合理原因於任何時間完全限制他人的自由
      2. 暴力侵權行為
        • 對別人非法使用暴力
      3. 疏忽
        1. 被告未履行護理責任
        2. 違反護理責任
        3. 被告之疏忽造成原告之傷害
使用約束物品之法律含義
  • 醫療同意不能正式保障訴訟。
  • 使用約束之決定必須基於合理之專業判斷、足夠監管及持續觀察,如未能符合此三因素,則可能構成疏忽或暴力侵權行為。
  • 任何約束物品使用均需得病人或家屬同意,否則可能構成禁錮。
施行約束的一般原則
  • 只作最終考慮,不能隨便作為首選之用
  • 只應在其他護理方法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才使用
  • 不應只為方便照顧而使用
  • 使用必須為最短及不應長於需要之時間,並須定期評估需要,情況及預期效果
  • 須徵詢得註冊醫生,用者的親屬及用者本身同意下,方便使用約束物品
  • 須向用者及家屬解釋使用約束物品的原則
  • 必需基於判斷下使用
  • 如有需要,須記錄約束情況
  • 定時試用其他護理方法來代替約束
施行約束時需注意事項
  • 盡量減少約束物品
  • 使用合適尺碼的約束物品
  • 在床或坐座椅時要保持正確體位
  • 接受約束部位要保持清潔乾爽;觀察受壓點可有擦損皮膚;留意肢體水腫,關節僵硬等情況
  • 緊繫約束物品於床架或椅旁邊,以免用者跌倒
  • 每隔一段時間解除約束物品,讓用者活動
  • 每隔兩小時便應檢查情況,防止約束物品因移位而引致意外或受損
  • 每兩小時協助院友更換臥姿,以預防壓瘡等皮膚及關節問題
  • 不可使頸部,胸部或腹部受壓
  • 提供足夠肢體活動範圍留意約束是否過鬆或過緊維持肌肉張力,進行主動及被動式運動
  • 關注院友基本需要,例如進食、如廁等
  • 轉換體位時要重新固定約束物
  • 定時及有需要時清洗約束物
  1. 約束手套
    • 使用適合尺碼
    • 配帶前,應確定用者手部沒有傷口或皮膚正常才可使用
    • 鬆緊度以能伸入 1~2 隻手指為原則
    • 最少一日清潔手部一次
  2. 手腕約束帶
    • 配帶前,應確定手腕沒有傷口,如有傷口,請清洗並蓋好傷口才可使用
    • 鬆緊度以能伸入 1~2 隻手指為原則
  3. 約束背心
    • 選擇正確尺碼的安全背心
      • 太小 - 血液循環及呼吸系統受到限制
      • 太大 - 身體容易滑出,甚至自背心中滑脫成卡住脖子而勒死的危險
    • 安全背心的繩索在方做交叉較為安全身(除非背心孔洞的設計是在後方做交叉)
    • 安全背心固定繩索打結的位置,並能快速打結的方式
  4. 防滑帶
    • 平滑放置在椅上
    • 安全帶前方放在髖骨的位置
    • 不可使胸部或腹部受壓
    • 安全帶固定在椅下面
    • 安全帶不可在院友的背部交叉
    • 防滑帶的選擇:
      尺碼 體重(磅) 胸尺碼(厘米)
      XS 60-90 28-34
      S 80-120 32-39
      M 110-155 37-45
      L 145-190 43-49
      XL 180-230 47-52
      XXL 220-275 50-56

      資料由 PELVIC HOLDER SELECT 提供

約束時之觀察及評估
  • 每隔兩小時觀察
    • 血液循環
    • 皮膚狀況
    • 肢體感覺
    • 呼吸狀況
    • 心理及臨床情況等
  • 定期重新評估約束的需要

發燒之護理

「發燒」是體溫上升的意思,是病徵的一種。

發燒的常識
  • 可導致發燒的疾病有很多,包括流行性感冒、尿道炎、肺炎等。
  • 正常體溫是攝氏37度左右,當體溫(口探)升至攝氏37.5度或以上,已算是發熱。
發燒的護理
  • 患者應穿輕便衣服,切勿穿著過厚衣物,令體溫再上升
  • 應讓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
  •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可使用電風扇或冷氣機來降低室溫
  • 多喝開水
  • 定時探熱,以監察體溫,探熱前半小時不要飲食,否則會影響準確程度
  • 除定時記錄體溫,更要細心觀察病情進展和注意其他徵狀
  • 如發現下列情況,要立即看醫生:
    • 患者出現脫水現象,例如口、舌頭乾燥、眼球下陷等
    • 患者目光呆滯,身體虛弱
    • 持續發燒
    • 患者同時有以下病徵:出疹、腹痛、小便頻密和腹痛、咳嗽帶有綠色的痰、耳痛、腹瀉、嘔吐、感覺頸緊等
  • 若服藥兩、三天後仍沒有好轉跡象,患者應再往覆診

暈眩的護理

暈眩是甚麼 通常是由於內耳出現問題而影響平衡功能所引起的,任何腦部的影響涉及內耳也會有此現象,不同年齡的人仕,頭暈的原因亦不同,大部份為突發性腦貧血,即腦部突然缺少血液供給造成的。
暈眩的成因
  • 重大病症發出的先兆,例如:羊癇症。
  • 心血管疾病引致,例如:高血壓、心臟病、體位性低血壓。
  • 血糖過低,例如:糖尿病。
  • 貧血,例如:胃出血引致血液流失過多。
  • 腦血管意外傷,俗稱中風(通常透過腦素描檢驗才可以清楚知道)。
  • 精神、心理問題影響。
  • 內耳炎,內耳平衡器的發炎,可能是病毒引致。
  • 其他因素:疲勞過度、失眠、肚餓、炎熱、出汗過多、體能消耗增加,造成突發性低血壓及低血糖
暈眩的徵狀 患者會感到四周圍事物不停在轉動(呈現不同的情況),視力模糊、神智不清、噁心、嘔吐和面色蒼白等。
護理方法
  • 給予舒適清靜環境,保持空氣流通。
  • 培養良好生活習慣,要有充足睡眠。
  • 給予作息時間,適當的運動。
  • 補充營養,多飲水。
  • 教導長者轉換體位時,動作切勿太快;例如:起床時,在床邊坐一會兒才慢慢站起來,動作太快可能因血液減少到腦部而引致暈眩。
  • 觀察暈眩的徵狀和頻密程度,如家中有血壓計可定時量度生命表徵,(視乎情況可以每隔半小時至4小時量度血壓一次不等),假如長者是患有體位性低血壓,便要分別量度平臥和直立或坐起姿勢的血壓,如上壓多於20度,則屬有異常,便要看醫生。
  • 除去誘發因素,找出原因和及早醫冶;間中有頭暈未必是問題,但經常發作便要找出原因,盡快向醫生求助。

氣促的護理

氣促是甚麼 當人主觀地感到呼吸困難,呼吸時很吃力或是呼吸不到足夠的空氣。
氣促的徵狀
  • 每分鐘呼吸次數多於20次
  • 呼吸困難/吃力
  • 流汗
  • 口唇發酣
  • 面色蒼白
  • 心跳加快
  • 血壓升高
  • 呼吸時使用輔助肌肉
  • 吸氣時鼻翼擴張
  • 或呼吸時伴有哮嗚聲或囉音
  • 疲倦
  • 頸靜脈或有腫脹
氣促的成因
  • 缺氧 - 例如︰在高山上,由於空氣中的氧氣較稀薄,一般人會覺得呼吸困難。
  • 吸入有害氣體 - 例如︰在火災時,因濃霧造成的窒息;工廠製造的有毒化學氣體等。
  • 創傷或肌肉受損 - 例如︰頭部受傷、胸骨骨折和外科手術等。
  • 藥物引致 - 例如︰嗎啡,可以抑制呼吸的作用。
  • 疾病引致 - 例如︰患上末期癌症、食道癌、肺癌。
  • 呼吸道受阻,氣道受壓 - 例如︰哽骨。
  • 肺功能衰竭 - 例如︰肺積水或肺氣腫。
  • 肺氣泡換氣出現問題 - 例如︰支氣管收縮或肺炎。
  • 血氧輸出量減弱 - 例如︰心臟發大、心力衰竭。
  • 橫隔膜受壓 - 例如︰肝臟發大、腹腔積水。
  • 精神過度緊張
  • 處於空氣混濁的環境或空氣污染嚴重的地區
  • 藥物/食物過敏反應
處理的方法
  •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。
  • 陪伴患者,使其保持平靜、輕鬆心情。
  • 協助患者坐直身軀,幫助胸部伸展及肺部擴張。
  • 指導患者集中呼吸動作,慢慢地進行深呼吸或使用吹笛呼氣法(雙唇成吹口哨狀)。
  • 指導患者咳出痰涎。
  • 協助患者解開緊束的衣服。
  • 使用經醫生處方的支氣管擴張劑。
  • 若情況沒有改善或懷疑是藥物/食物過敏反應,需立即求診或送患者到急症室。
預防氣促
  • 若患者有長期病患,需定時覆診及依時服藥。
  • 找出誘發因素並盡量避免。
  • 留意天氣報告,避免前往空氣污染指數高的地方。
  • 不要服用或進食已知有敏感反應的藥物/食物,並於每次求診時出示藥物敏感記錄卡。
  • 戒煙。
  • 調節生活節奏,避免急促的動作,梳洗穿衣可以坐下來進行,飲食及說話也要分段慢慢進行等。
  • 少量多餐的攝取易消化食物,及避免進食產氣食物,藉此可預防腹脹而引致呼吸出現問題。

水腫

水腫是甚麼 當組皮膚織間隙或體腔內液體異常滯留,稱為水腫。有時為全身性,有時為局部性。如為皮下組織,液體多能移動,所以當皮膚加以指壓,立即陷凹而留指痕,稱為壓陷性水腫。
成因
  • 微血管滲透性增加:
    缺氧或毒素是可以使毛細血管壁的滲透性增加,正常的情況下不能透過的蛋白質,此時很快能通過管壁。而水份是有由低滲透壓處往高滲透壓處移動的趨勢,所以當蛋白質從血液滲透進入組織間隙時,組織的滲透壓上升;血液因蛋白質流走,滲透壓反而降低,血液的水份也很快地滲入組織發生水腫。如:
    1. 發炎
    2. 灼傷
    3. 受傷
    4. 過敏或免疫反應
  • 血漿蛋白質濃度下降:
    當血漿蛋白質因製造不足或大量流失,可引起水腫,如:
    1. 肝硬化
    2. 營養不良
    3. 腎盂綜合症候群
    4. 吸收不良
  • 血液靜水壓上升:
    1. 心臟衰竭:
      使靜水壓上升,血液水份滲出,引起全身性的水腫,對稱地分佈,常見的部位是在兩側下肢水腫,乃因重力因素造成。
    2. 靜脈血栓:
      造成局部性的水腫
    3. 腹水
  • 淋巴管阻塞:
    正常的身體淋巴管可負責回收過多的組織間液形成之淋巴液,一旦淋巴管因炎症或腫瘤壓迫而阻塞,淋巴回流不良,會造成組織液堆積,形成水腫。
    • 癌症
    • 放射線照射
    • 發炎反應引起淋巴管結疤,而造成阻塞
  • 甲狀腺功能過低症:
    由於甲狀腺荷爾蒙分泌不足,真皮皮膚會產生水腫,但這水腫指壓不會凹陷
觀察

體內組織有水份積留的徵象是很重要,故需要小心觀察。水腫可分全身性及局部性。

  1. 全身性的水腫:分佈於眼部四週及身體的下垂部位,如長者起來走幾圈,小腿及足踝關節呈水腫;臥床長者則在骶部四周水腫,皮膚顯得浮腫膨脹,但壓下去很軟。
  2. 局部性水腫:如身體受到意外損傷或炎症,該處的皮膚呈水腫。
  3. 水腫時,由於血量增加,故令血壓上升。
  4. 水腫的長者有額外的水份積留,所以體重會上升。
  5. 在循環系統中,肺臟是於低壓部位,因此在水腫時,多餘的水份積聚在肺部,長者會呼吸困難,呼吸時有水聲或雜音。
  6. 由於體液滯留在體內,排出的尿量會減少。
護理
  • 注意皮膚完整:因水腫時皮膚較易破損。
  • 限制水量:減少液體的攝入,避免加重腎臟及心臟循環的負荷。
  • 飲食與營養:進食低鹽餐,減少鈉的吸收,維持電解物平衡。
  • 藥物治療:按醫囑定時給與藥物;注意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(如去水藥,補鉀藥);切勿自行加減份量;如有任何疑問,可諮詢醫生。
  • 休息與睡眠:如肢體水腫,可於長者休息時置一軟枕在肢體下,以緩解腫脹不適。

疼痛護理

疼痛是甚麼 是最普遍、最重要的徵象和症狀,是由外在或內在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覺。每個人對疼痛的反應均有差異。
疼痛的原因
  • 心理的疼痛:如緊張時,頸背部血管收縮,頭部血管擴張造成緊張性頭痛。
  • 化學刺激物:被高濃度酸性液體燒傷的人,神經末梢受刺激造成尖銳的刺痛,例如漒水。
  • 缺血:因血液的供應不足或被阻斷,以致造成細胞壞死,造成缺血性的疼痛,例如缺血性心臟病。
  • 機械性的損傷:身體受到牽拉、收縮或長久受壓時也會造成疼痛。例如長期坐著而沒有改變姿勢。
  • 溫度造成疼痛:極度熱或冷會損傷皮膚及組織,造成疼痛。例如被火燒傷;凍傷等。
疼痛的評估方法
  • 主觀資料
    • 性質:例如刀割般的痛、尖銳性痛、鈍痛
    • 部位:內側、外側; 遠側、近側; 表層、深層、內臟、或移位痛
    • 強度:長者所感覺到的疼痛強度 : 輕微、中等度、或嚴重。
    • 時間/期間長短:何時開始、持續時間多久、復發情形、上次發作時間、二次疼痛時間相隔多久
    • 造成疼痛的可能因素:是否因活動量的改變、移動肢體、溫度的改變?
    • 減輕疼痛的方法:可協助治療和護理。
  • 客觀的線索評估
    • 非語言性線索:如咬緊牙關、愁眉苦臉、眼緊閉、膝抽動、打滾等。
    • 語言性的線索:如呻吟、悲嘆、哼、哭等。
    • 行為上的線索:如擔心、不安、激動、狂亂、睡不著、肌肉抽動、當被觸摸時有退縮的行為等。
    • 生理上的線索:蒼白、血壓上升、瞳孔放大、骨骼肌肉緊張、呼吸增加、心跳速率增加、噁心與嘔吐。
疼痛的護理
  • 心理安慰 - 靜心聆聽,讓長者抒發感受,給予適當的安慰。
  • 觀察及記錄疼痛的情況
  • 確定疼痛的原因
  • 治療方法 - 按醫囑定時給與藥物;注意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(如止痛藥);切勿自行加減份量。
  • 皮膚刺激法 - 按摩、熱敷、冷敷、外用藥膏,使肌肉鬆弛。
  • 鬆弛技術 - 深呼吸、音樂、慢而有規律的呼吸
  • 注意力分散法
  • 飲食與營養 - 要觀察及記錄出入量,因疼痛可引致食慾不振,脫水等情況。
  • 休息與睡眠

急救 - 流鼻血、灼傷或燙傷、骨折

急救的目的
  • 保存生命
    • 恢復呼吸、心跳
    • 止血
  • 防止傷勢惡化
    • 處理傷口
    • 固定骨折部位
  • 促進復原
    • 避免非必要的移動
急救時應採取的行動
  • 評估情況 - 安全、請他人協助、如有必要,致電報警。
  • 判斷傷勢與病情 - 病歷、病狀、病徵
流鼻血
  • 讓傷者坐下,切勿躺下,頭稍向前傾
  • 用口呼吸,以手稍用力捏住鼻部軟骨
  • 若小量流血,十分鐘後放鬆壓力,若仍然出血,再壓十分鐘
  • 若大量流血或三十分鐘後仍不止血,應立刻送院診治
灼傷或燙傷
  • 將傷處放在自來水下或浸入冷水中約十分鐘
  • 在傷處腫脹之前,輕輕除下傷處附近的飾物及過緊衣物
  • 不要弄破水泡,以免傷口發炎
  • 不要使用黏性敷料,如膠布,不要搽上藥油、食油
  • 用清潔無絨毛的布料敷裹傷處
  • 送院治理
骨折
  • 觀察骨折部位 : 無法正常活動,疼痛會隨活動增加,傷處腫起
  • 若有休克或呼吸受阻徵狀,應先處理
  • 除非處境對生命構成危險,否則不應隨便移動傷者
  • 立即送院治理

常用藥物 - 口服降血糖藥

糖尿病是甚麼 因胰臟的胰島素不足或失效,引致血糖上升,部份多餘的糖份便會隨尿液排出,故稱「糖尿病」。病人必須長期接受治療,以控制血糖,減低併發症的產生。
口服糖尿病藥物的分類

可分為三類:

  • 磺胺尿素類 (Sulphonylureas)
  • 雙胍類 (Biguanides)
  • α - 葡萄糖甘脢抑制劑 (α - Glucosidase Inhibitor)
糖尿病藥物的副作用
  • 初服食降血糖藥,有可能會有短暫的反應,例如 : 肚瀉、頭暈、頭痛、作嘔,當身體適應一段時間,以上情況,一般會逐漸消失。
  • 低血糖是常見的副作用,症狀包括: 頭暈、頭痛、面色蒼自、出泠汗、疲倦、心跳加速、肚餓、身體顫抖。
  • 低血糖徵狀出現時,應立刻服食一些含糖份的食物。
  • 若患者神智不清或昏迷,其家人應馬上送患者至急症室求醫,切勿向昏迷病人餵食。
藥物貯存須知
  • 藥物應放置在陰涼乾爽的地方,避免給太陽照射。
  • 除個別藥物標籤上有特別指示外,一般毋須存放在雪柜內。
  • 放在小孩子拿不到的地方。
服用糖尿藥小貼士
  • 若經常出現低血糖現象,便要告知醫生。
  • 隨身攜帶含糖食物(如糖果、方糖等),在出現低血糖時,盡快服食。
  • 若忘記服藥,應盡快補服忘記的劑量,若當時己接近下一次服藥時間,便不必補服,只需依時服食下一劑量,切勿服用雙倍的劑量。

常用藥物之認識及處理 - 胰島素注射劑的用途及類別

胰島素是甚麼
  • 胰島素是一種賀爾蒙,由胰臟分泌,幫助人們食物中的糖份能夠順利進入身體細胞提供能量,當人們身體不再分泌胰島素、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胰島素不能夠被人們身體所利用時,就會出現糖尿病
  • 正常人的胰臟是根據血中葡萄糖的濃度來分泌胰島素,血糖上升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,相對的血糖下降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,經此調節機轉,使血糖維持在正常的範圍
  • 因胰臟的胰島素不足或失效,引致血糖上升,部份多餘的糖份便會隨尿液排出,故稱「糖尿病」。病人必須長期接受治療,以控制血糖,減低併發症的產生。
胰島素藥物的用途
  • 胰島素注射劑可補充體內缺乏的胰島素,降低血糖,控制糖尿病。由於胰島素在胃中會受到破壞,故只能注射,不能口服。
胰島素藥物的分類
  • 胰島素注射劑可按提鍊來源及製造方法分為豬、牛、人三類,亦可按藥效來分類。一般來說,速效和短效胰島素外表較清澈,而長效和混合胰島素注射劑外表則較混濁
    種類 例子(牌子名稱)
    速效 Novorapid
    Humalog
    短效 Actrapid HM
    Humulin R
    中效 Humulin N
    Protaphane HM
    長效 Lantus
    混合 Humulin 70/30
    Mixtard 30 HM
    Novomix 30
注射胰島素應注意事項
  • 注射前
    • 必須檢查瓶上的有效日期及檢查容器有否破損
    • 如標籤上的有效日期已過或容器有破壞便不可使用
    • 如藥物剛在雪櫃取出,可放在室溫一會,或水平置於兩手中慢慢轉動(不可大力搖動),提升溫度,以減低注射時的不適感,同時使藥液混合均勻
    • 如發現藥液有沉澱物、顆粒或變色,就不能使用
  • 注射時 - 抽取藥物
    • 留意針筒有效日期和包裝有否破損,不可使用已用過的針筒
    • 開封後弄緊針頭,以免鬆脫
    • 以75%酒精消毒藥瓶的瓶口
    • 用針筒抽取相等於注射藥物同等份量的空氣
    • 然後將針筒內空氣打入藥瓶中,針頭不要移開
    • 將藥瓶上下倒轉,抽取所需的份量
  • 注射時 - 注射部位
    • 用含75%的酒精消毒需要注射的部位(避免在不健康的皮膚附近注射,例如皮膚感染、傷口、瘀傷、疤痕、嚴重皮膚炎或塗有藥物的皮膚),待酒精揮發後才注射
    • 由於胰島素注射在不同部位(主要包括腹部、手臂、大腿及腎部)會有不同的吸收速度。故此不應隨意更改注射部位
    • 此外,在同一位置注射太頻密,會容易引致皮下組織受損,故應輪流在同一部位的不同點注射,如圖下;
    • 皮下注射位置
      • 上臂背部
      • 腹部(肚臍附近以外)
      • 大腿前部和側部
      • 腰以上後背部
      • 臀部
    • 如需連續皮下注射(如胰島素),宜輪流注射同一個小注射區(即區1、區2等等)內不同部位,最少與上次的注射部位保持 1 - 2 cm 的距離。同一小區用完後再轉到其他小區
    • 肌肉注射位置
      • 上臂三角肌
      • 股外側肌
      • 臀上肌
      • 臀中肌、臀小肌
      肌肉注射位置
    • 注射時 - 注射藥物
      • 檢查針筒,若有氣泡產生,可用手指輕彈注射筒,讓氣泡升至針筒頂端後,往上推出氣泡
      • 將注射的部位捏起,以90度的角度把針插入(如果皮下脂肪或肌肉厚度不足,採用45度注射)
      • 把針筒往回抽,如果沒有血,表示針頭沒有進入血管,可以注射
      • 將推捍慢慢往下推到底,使藥物注入後,停留數秒再拔出
    • 注射後
      • 用清潔棉花球輕按注射部位,切勿揉注射部位
      • 馬上記錄注射的部位,以及注射多少劑量
      • 避免注射後套回針筒,應直接放入利器箱
筆式胰島素注射器的使用方法
  • 除去注射的封套,在筆底部擰上注射針
  • 將注射筆中的空氣排掉:持筆使注射針朝上,將劑量刻度盤轉到2個單位,推注射筆底部來排掉空氣,重覆步驟直到針尖冒出一滴胰島素
  • 設定胰島素劑量,將刻度盤順時針轉到胰島素劑量的數目為止
  • 注射後將針從筆上除下,放進利器箱
混合兩種胰島素注射的抽取藥法
  • 基本原則:先抽「清」,再抽「濁」
  • 計算清楚所需藥量
  • 用針筒將欲注射混濁型胰島素同量的空氣打入混濁型胰島素藥瓶,暫時不需抽出
  • 先抽取清澈型胰島素,再抽取混濁型胰島素,注意切勿將清澈型胰島素混入混濁型胰島素瓶中
藥物貯存須知
  • 未開啟封蓋的胰島素應放置在雪櫃內(2 - 8℃),可放至有效日期,切勿放在冰格
  • 已開啟瓶蓋的胰島素的可存放日期,請留意盒內說明書
  • 不能存放在高溫(如陽光直射,30℃以上)或低溫(冰點以下)
  • 如要隨身攜帶,應避免放置在高溫地方,如車廂或太貼近身的地方(如褲袋),以免溫度過高,破壞胰島素
注射胰島素小貼士
  • 若經常出現低血糖現象,便要告知醫生
  • 隨身攜帶含糖食物(如糖果、方糖等),在出現低血糖時,盡快服食
  • 若忘記注射胰島素,切勿在下一次注射時加倍劑量
  • 記錄忘記的劑量及應向醫生查詢忘記注射時的處理方法
  • 勿與人共用注射器或針筒

自我監測血糖教學

常用藥物之認識及處理 - 地高辛

作用
  • 地高辛 (Digoxin) 是一種強心藥,功用是增強心臟肌肉的收縮力。它主要用某些心臟病患者,以治療心力衰竭和改善某些心律不正。
副作用

服後如有以下情況出現,必須告訴醫生:

  • 噁心、嘔吐及腹瀉
  • 神志昏亂
  • 視力改變(糢糊或對色彩視覺產生變化)
  • 心跳不規律
服用須知
  • 地高辛的劑量均須經細心調校,不可胡亂增加,否則很易因過量而導致嚴重副作用,因此必須按照醫生指示服食的次數及劑量,不可隨意更改。
  • 服食地高辛必須定時;地高辛效力持久,服食次數通常每天早上一次(餐後服食為佳)。若忘記服藥,便要立即補服忘記的劑量,然後按下一次的指定時間食藥。若時間超過十二小時,便不需補服。院友應該依時服食下一次劑量,切勿服用雙倍份量。
  • 地高辛主要由腎排出體外,因此腎病患者及長者需要特別留意身體有沒有出現藥物副作用;如有懷疑,應盡快找醫生診治。
注意事項
  • 因為過量會引致中毒,所以服食地高辛的人士需定期覆診和檢驗血液地高辛的濃度。服食劑量因人而異,切勿自行加減劑量。
  • 須經常檢查心跳速度,留意心跳速度有否跳動太快或太慢。如心跳速度經常維持每分鐘少於六十次,或者心跳速度跳動突然比平常大幅減慢,須立即告訴醫生。醫生會按患者的情況決定劑量是否需要更改。因心跳突然減慢,是地高辛中毒的病徵之一。
  • 若血中鉀含量降低,此藥的毒性便會增加,例如腹瀉、嘔吐、或服食利尿藥等情況。在此類情況時,須特別注意患者是否出現地高辛的副作用。
  • 地高辛與某些藥物同時服用時,會影響地高辛的效能,例如與中和胃酸胃藥(Antacid)併用時可降低地高辛的吸收;與具降低血鉀功能的藥物(如去鉀型利尿劑)併用時,則可增加此藥的毒性,所以院友需服用其他藥物時,必須供藥物記錄予醫生參考,避免藥物間之相互影響。遇有任何疑問時,應請教醫生或藥劑師。

常用藥物之認識及處理 - 心絞痛藥

治療心絞痛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
  • 預防心絞痛藥物
    • 不能紓緩急性發作的心絞痛,需長期服用才能發揮預防效用
  • 即時紓緩心絞痛的藥物
    • 硝酸甘油脷底藥片(俗稱脷底丸)
硝酸甘油脷底藥片(俗稱脷底丸)
  • 常見副作用
    • 暈眩
    • 頭痛
    • 面紅
    • 心跳加速
    • 體位性低血座壓
    • 含服此藥時,舌頭可能會有灼熱感
  • 服藥方法
    • 含於舌下,切勿吞服或咬碎。五分鐘後,若心絞痛仍未紓緩,可再含第二粒。若再過五分鐘心絞痛仍未消除,則可再含服第三粒
    • 若心絞痛仍未消除,應立即聯絡醫生或到急症室
  • 注意事項
    • 須隨身攜帶,以備不時之需
    • 小心貯存,以防藥力揮發

常用藥物之認識及處理 - 抗凝血藥

抗凝血藥是甚麼 抗凝血藥 (Warfarin 俗稱「薄血丸」) 能有效地阻止身體內一些不正常的血液凝結,減少血塊形成及血栓塞的出現,例如:如果血塊阻塞腦血管,就會引致「中風」。對於患上靜脈血栓症、肺栓塞、心律不正、風濕性心臟病、或植入人工心瓣的病人,醫生便可能建議病人服用抗凝血藥。
服用須知
  • 必須依醫生囑咐按時服葯及定期覆診、抽血檢驗。
  • 避免進食中葯、成葯或未經醫生處方之西葯,因為這些葯物均會與薄血葯性產生對抗,使血液的理想稀薄度改變。
  • 由於服用薄血葯會引致血液較稀,會比普通人較易出血,要注意:
    1. 避免碰撞、損傷
    2. 用軟毛牙刷
    3. 如遇意外引致損傷或流血不止,應及早找醫生診治。例如:鼻、齒齦出血,皮下出血引致瘀斑、胃出血等
    4. 如遇有感冒、發燒或其他疾病(包括牙齒疾病),而需往診醫生(牙醫)時,請向醫生說明正在服用薄血葯,以便醫生採用合適的葯物治療。
  • 飲食方面

    維他命K的功能是幫助血液凝固,與薄血藥的療效有對抗作用。所以服用薄血藥人仕必須注意飲食,每天固定維他命K攝取量,避免進食維他命K含量高的食物,以免干擾已經適當的薄血藥物,失去預期的效果。維持均衡而定量的飲食,避免暴飲暴食。 避免進食下列末經主診醫生/營養師之食物:

    1. 酒精
    2. 任何市面上出售的中西成藥,如阿斯匹靈、保濟丸、銀翹解毒片等
    3. 中藥補品及含藥材的湯料,避免補血。
    4. 維他命丸
    5. 營養補充品或營養奶

    薄血丸的劑量是根據飲食習慣所定的,如日常飲食習慣有所改變,必須將這些改變告知醫生。

注意事項
  • 下列食物含大量維他命K,要盡量避免用作烹調及進食:
    1. 蔬菜類:芥蘭、菠菜、香茜
    2. 湯水:淮山、杞子及茨實、補品及其他材等湯料
    3. 油類:芥花籽油、黃豆油
    4. 其他:綠茶、日式綠茶或龍井
  • 下列食物含中量維他命K,烹調及進食時要限制份量:
    1. 蔬菜類:西蘭花、棷菜、西洋菜、青蘿蔔、西生菜及其他綠葉菜。每日限進食份量80克~約1/2碗或2兩)
    2. 海藻類:紫菜、海帶、海苔。(每日限進食份量5克~約1平湯匙)
    3. 肉類:肝臟(只作配料,間中進食)
    4. 豆類:每天限進食份量50克~約4平湯匙(生計)
  • 下列食物含較少維他命K,適宜使用:
    1. 蔬菜類:粟粒、西芹、雜菜、冬瓜、節瓜、青瓜、絲瓜、白蘿蔔、甘荀、蕃茄、洋蔥、棷菜花、青豆。
    2. 生果:各種水果,橙、香蕉、木瓜、提子等。(每曰2-3份)
    3. 肉類:新鮮或急凍的豬肉、牛肉、雞肉、蝦肉或魚肉。
    4. 飲品:清水、礦泉水、香片、普洱、紅茶包等。
    5. 油類:粟米油、花生油等(油量宜少)。